
一、个人信息
姓名:吴燕
职称:教授
联系电话:——
邮箱:wuyan7346@163.com
研究方向:近代中西科学交流史、科学传播史、天文学史
教育背景:
1991.09-1995.07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专业文学学士学位
2003.09-2009.06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科学史专业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5.7-2003.9《北京科技报》社 记者、编辑
2010.4-2012.4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 博士后研究人员
2012.4-2013.12betway精英版 科学技术史研究院 讲师
2014.01-2022.12betway精英版 科学技术史研究院 副研究员
2018.9-2019.6北京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
2023.01至今betway精英版 科学技术史研究院教授
二、科研成果
(一)论文
[1]石同瑶,吴燕.福尔摩斯系列侦探小说译本(1896-1916年)中科学名词的翻译研究.中国科技史杂志, 2024, 45 (01): 12-22.
[2]吴燕,田云龙,段海龙.利用传记阐释与传播工程师精神——以民国时期大众媒体上的詹天佑传记故事为中心.科普创作评论, 2023, 3 (04): 9-17.
[3]吴燕陈志辉.近代中西科学交流史研究的史料及其阐释.国际汉学,2022, (3): 192-197.
[4]吴燕.气球高空科学探索时代的“天顶号”事件——约束科学活动的早期争议.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2, 44(2): 63-70.
[5]潘文甲,吴燕.庄延龄对四川井盐工艺及盐业的考察.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37(02):83-89.
[6]吴燕.失落的知识与“失语”的人群——从《植物与帝国》看多重因素影响下的知识传播.科普创作评论,2021,1(03):66-73.
[7]丁承慧,吴燕.19世纪英人在华植物实用知识的采集与阐释——以《实用知识传播学会的便士百科全书》“茶”词条为例.科学与管理,2020,40(02):57-66.
[8]石同瑶,吴燕.霍桑探案系列小说中科学内容的分析[J].科普创作,2020(02):48-58.
[9]吴燕.法国《自然》杂志上的徐家汇观象台——作为人类福祉和国家荣誉的海外科学活动.自然科学史研究,2019,38(2):230-247.
[10]吴燕.从春秋祀孔到孔子纪念日:民国时期时间秩序重构的一个个案.自然科学史研究,2018,37(2):231-242.
[11]吴燕.“废历”:革命与进步情境中的旧历形象建构.自然科学史研究, 2016, 35(3).297-310.
[12]吴燕.徐家汇观象台与近代气象台网在中国的建立.自然科学史研究, 2013, 32(2). 165-175.
[13]吴燕.考察转基因农业模式的两种视角——以印度Bt棉争议为中心.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34(5). 42-47+78.
[14]吴燕.大型科学实验室面向公众解说科学的一个样本: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传播实践为中心.科学与管理,2019,39(3):72-79.
[15]吴燕.天文学家在天文学史课程中的角色呈现——“天文学的历史与文化”课程教学的一种思路.betway精英版 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1(8):106-110.
[16]吴燕.科学传播在风险性话题争议中的角色——以《孟山都眼中的世界》为例.科普研究, 2012,7(5). 82-89, 100.
[17]吴燕.转基因作物商业化推广:不只是食品安全性问题——对两个大众传播文本的比较分析与思考.科学与社会. 2012年第1期
[18]高校科学史教育中的风险意识传播初探.科学与管理. 2012年第6期
[19]吴燕,刘兵.对1986~1987年赵忠贤小组高温超导研究突破的方法追溯——以文献与口述为中心.中国科技史杂志,2012,33(2). 143-155.
[20]吴燕.古代客星记录的现代研究——兼论“历史天文学”研究方法及其流变.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2,29(5). 79-87.;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13年第1期全文转载
[21]吴燕.近代科学地域扩张背景下的国际经度联测——以中国境内的测量为中心.自然科学史研究,2011,30(4). 417-434.;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12年第3期全文转载
[22]吴燕,江晓原.雁月飞1930年代在中国进行的重力加速度测定及其评价.自然科学史研究,2007,26(3),377-388.
[23]吴燕:从仪器变迁考察中国传统天文学发展:研究思路与实践——评《中国古天文仪器史》.中国科技史杂志,2007,28(3),277-285.
(二)专著
[1]吴燕、陈志辉著:《草原之子:李博传》,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2]吴燕著:《科学、利益与欧洲扩张:近代科学地域扩张背景下的徐家汇观象台(1873-1950)》,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资助)
[3][美]埃德温·哈勃著《星云世界》,吴燕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4][英]约翰·格里宾著《科学简史》,陈志辉 吴燕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4
[5][法]玛丽·莫尼克-罗宾著《孟山都眼中的世界》,吴燕译,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6][美]菲利普·普莱著《春分时节才能竖起鸡蛋吗》,吴燕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1
(三)科研项目
[1]2023年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海外藏近代中国北部边疆科学考察文献整理与研究”子课题“西欧及北美藏近代中国北部边疆科学考察文献整理研究”负责人,在研
[2]2018年起,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法国《自然》杂志中的西人在华科学考察研究(1873-1949)”(18XZS021)(已结项),主持
[3]2012-2017年,中国科协“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项目“李博院士学术成长资料采集”(2012-K-Q-XH31,已结项),主持
[4]2011-2012年,“转基因作物商业化时代的科学传播应对——以媒体上的孟山都为中心”,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48批)二等资助(已结项),主持
(四)国际交流合作
2016.2-2016.10赴法国国家科研中心SPHERE研究所访问学者,在其欧盟SAW(Mathematical Sciences in the Ancient World,古代世界的数学科学)项目下进行访问研究
三、教育教学
1、所授课程
本科:《新兴媒介与科学传播》
硕士:《世界科学技术史》《科学传播史》《论文写作与指导》
博士:《论文写作与指导》
2、培养人才
2014年获硕士生导师资格
2023年获博士生导师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