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学院概况大事记→ 正文
大事记

大事记

[日期:2014-11-24]

2001年大事记

1月 汉文系开展学风和考风教育,强化考试管理,在学校检查评估中名列前茅。学校奖励电脑一台。

2月26日 汉文系研究学科建设和发展问题,确定文艺学和中国古代文学为重点学科,文艺学为申请博士点学科,外国文学为申请新增硕士点学科。

3月 聘请内蒙古大学中文系教授林方直为兼职教授。

3月19日 汉文系首次承担春季高考评卷。

4月 汉文系筹备开办新闻专业。

4月20日 刘文斌任文艺学学位点主任;哈森任汉语言文字学学位点主任,章也任副主任;王志民任中国古代文学学位点主任,韩登庸任副主任;陶长坤任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位点主任;余家骥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点主任。

5月10日 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姜泽阳任学位点主任。课程与教学论(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获准招生。

5月16日 汉文系代表队获第39届校运动会冠军;汉文系被学校评为“学生体育工作先

进系”。

6月 章也入选自治区高等教育“111人才工程”第2层次。

6月 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包明德为兼职教授;聘请作家、原《民族文学》副主编、编审特·赛音巴雅尔为兼职教授。

6月 张冰月诗集《竖琴与面具》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6月28日 在校党委“纪念建党80周年大会”上,教工二支部受“先进支部”表彰。

6月15日 汉文系全体党员乘车赴武川进行革命传统教育。16日上午到大青山革命烈士陵园,凭吊抗日烈士遗迹。

7月 万奇被评为教授,李文军被评为副教授。

7月10日 全系教学和办公用房搬迁和装修开始。

7月15日 《文学评论》第四期封2、封3、封4以“betway精英版 汉语言文学系简介”为题介绍了汉文系近半个世纪的简况,并刊登了汉文系硕士研究生导师及各硕士点部分教师几组照片。

7月25日 中学语文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班开学。

8月6日 自治区级中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开学。

8月 本专科扩大招生,共招收本科生180人、专科生190人。

8月24 系党总支在党员中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活动。

8月31日 汉文系被自治区普法委员会和普法领导小组评为“三五普法”先进单位。

9月 汉文系修订成人教育全日制和函授教育教学计划。

9月 汉文系组建新的教学委员会、学术暨学位委员会。马晓华任教学委员会主任;韩登庸任学术暨学位委员会主任。

10月 汉文系投资近40万元为全体教师配备电脑。

10月 汉文系研究50年校庆工作,决定出版建系50年《五十年文萃》,编写《系志》。

10月29日 林晨获校教学项目奖励;郭剑敏等获优秀教学论文奖励。

11月 全系教师学习讨论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文件。

11月9日 刘文斌《论邓小平的文艺审美理想观》获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和“优秀论文奖”。

11月 校聘任小组办公室公布系领导职位和竞聘办法,对竞聘人员进行考核。

11月 万奇当选为中国写作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11月 万奇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点进修。

12月 校党委任命韩登庸为汉文系党总支书记、克金布为副书记;学校聘任陶长坤为汉文系主任;克金布、马晓华为副主任。

12月 汉文系实行“全员聘任、竞争上岗”。聘任王志强为系学工办副主任;李秀为现代汉语教研室主任;其余各科室主任人选不变。聘任教授10人、副教授15人、讲师18人。

12月 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硕士学位点首次招生。

上一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下一页

上一条:大事记下一条:大事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