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影视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
(一)培养目标
betway精英版 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学校之一,肩负着为自治区及周边八省区培养基础教育、民族教育和蒙汉兼通复合型人才的重任。经过近六十年的探索和奋斗,学校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成绩显著,民族学学科在全国高校和研究机构中处于领先地位,成为民族影视学重要的依托平台。
近年来,随着内蒙古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区的新闻传播、影视文化事业也得到全面发展。
紧密贴近学校的办学目标、国家的文化政策,依托我区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betway精英版 民族学、民族影视研究成果以及相关本科专业基础,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下设置民族影视学二级学科能够形成鲜明的学科特色:
一是在学科建设方面突出内蒙古民族地域文化特色,从而辐射到中国民族影视研究;二是便于加强广播电视艺术学、民族影视学二级学科整合建设,开拓电影、电视艺术教学研究、影视教育研究的新领域,培养德才兼备、通专结合、知能并重、守正创新的电影、电视、影视教育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二)学习年限
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二、研究方向级主要内容
序号 |
主要研究方向 |
主要研究内容 |
1 |
民族影像文化研究 |
将民族影视影像置于不同时期文化语境和当下现实背景中进行考察和研究。 |
2 |
少数民族电影历史与理论 |
基于中外电影历史、电影理论研究基础之上的少数民族电影历史、电影理论研究。 |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要为培养目标服务,体现学科的主要知识结构和理论基础,注重专业方向的共性,反映学科的内涵。课程设置要以拓宽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课程体系要有足够的宽广度和纵深度,并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
民族影视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程(公共学位课、学位基础课、专业学位课和学术前沿专题讲座)、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和跨专业、跨学科课程)、补修课程和实践环节与科研工作四类。除补修课程外,各培养环节均应取得相应的学分。跨专业入学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需补修与本专业相关的2门本科主干课程。补修课程及格即可,不计学分。
民族影视学硕士研究生应修最低总学分不少于35学分。
1.必修课程(不少于27学分)
(1)公共学位课(不少于7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开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学分(第1学期,36学时)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学分(第1学期,18学时)
外国语 (英\日\俄) 4学分(第1、2学期,216学时)
(2)学位基础课(不少于9学分)
学位基础课是研究生学习和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的重要课程,是一级学科内各专业(二级学科)研究生共同必修的课程,要有较宽的覆盖面,应按一级学科设置。每个一级学科原则上应开设5门学位基础课(含一门研究方法类课程),每位硕士生根据导师要求至少选修3门课。每门学位基础课一般为54学时,计3学分。
(3)专业学位课(不少于9学分)
专业学位课是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系统专门知识的基本课程,应按二级学科的要求设置。每个二级学科应开设3—5门专业课,每位硕士生根据导师要求至少选修3门课。每门专业学位课一般为54学时,计3学分。
(4)学术前沿专题讲座(2学分)
为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促进研究生主动关心和了解学科前沿的进展,根据各学科的情况,研究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15次的国内外学术讲座和学术会议,或参加按学科专业组织的专题讨论,并进行考查,本环节计2学分。
2.选修课程(不少于6学分)
选修课是供研究生进一步拓宽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扩大知识面及相应能力培养而设置的课程。除设置一定数量的专业选修课外,还应要求研究生选修指定的1门专业外语和至少1门跨专业或跨学科的课程。每门选修课一般为36学时,计2学分。
3.补修课程
跨专业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根据专业需要需补修与本专业相关的2门本科主干课程。补修课程应列入个人培养计划,并进行考核。补修课程及格或合格即可,不计学分,但成绩要记入档案并注明“本科”字样。
4.实践环节与科研工作(2学分)
(1)教育实习或社会实践 1学分
(2)科研工作 1学分
民族影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表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课 学期 |
适合研 究方向 |
考核 方式 |
任课教师 |
必 修 课 |
公共学位课 |
S000000101 |
政治理论课 |
3 |
54 |
1 |
所有 |
考试 |
由研究生院 统一安排 |
S000000102 |
外国语 |
4 |
216 |
1、2 |
所有 |
考试 |
学位基础课 |
|
社会必威app-必威手机app下载-必威伙伴 方法 |
3 |
54 |
1 |
所有 |
考查 |
曹国东 |
|
艺术理论 |
3 |
54 |
1 |
所有 |
考查 |
钱淑芳 |
|
影视文化 |
3 |
54 |
1 |
所有 |
考查 |
张 芸 |
|
少数民族电影史 |
3 |
54 |
2 |
|
考查 |
张 芸 |
|
民族影像研究 |
3 |
54 |
2 |
|
考查 |
麦丽丝、娜日娅 |
|
影视人类学 |
3 |
54 |
2 |
|
考查 |
陶格图 |
|
学术前沿专题讲座 |
2 |
|
|
所有 |
考查 |
|
选 修 课 |
|
专业外语 |
2 |
36 |
2 |
所有 |
考查 |
|
|
影视批评方法 |
2 |
36 |
3 |
所有 |
考查 |
张芸、娜日娅 |
|
中国电影专题研究 |
2 |
36 |
3 |
|
考查 |
郭培筠、王苹 |
|
影视导演与表演 |
2 |
36 |
3 |
|
考查 |
娜日娅、查格德尔 |
|
电影美学 |
2 |
36 |
3 |
|
考查 |
王俊义、张芸 |
补修课 |
|
中国电影史 |
不计 |
54 |
1 |
仅限跨专业和同等学力 |
|
|
|
外国电影史 |
不计 |
54 |
1 |
|
|
实践环节与 科研工作 |
|
教育实习或社会实践 |
1 |
|
2-6 |
所有 |
考查 |
|
|
科研工作 |
1 |
|
2-6 |
所有 |
考查 |
|